发布时间:2021/12/24 14:38:48 | 来源: |
(2021年12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加快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和《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结合我市实际,特作决议如下: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法治宣传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
二、聚焦重点内容,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面落实丹东市“八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内容和重点领域,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深入宣传宪法和宪法相关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阐释好宪法精神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认真组织“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认真组织“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保障民生任务目标和重点工作,大力宣传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平安丹东建设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加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和以党章为重点的党内法规宣传工作,切实强化国家总体安全观,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突出重点对象,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推进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坚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旁听庭审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年度述法工作,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完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从小养成尊法守法良好习惯。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认同和信赖,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全市振兴发展大局,围绕丹东“十四五”规划重大目标任务,聚焦信用环境建设、园区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提质扩容、绿色低碳发展、数字丹东建设、重点民生事业、生态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等方面法律法规专项宣传,重点宣传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规章,大力倡导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公序良俗。加快全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全覆盖。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深入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围绕产权保护、税费负担、企业融资、诚信经营等,有针对性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
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民守法普法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各县(市、区)至少有1个法治公园(广场),各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基层单位法治宣传元素实现全覆盖。加强对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等红色法治文化遗址保护。立足实际创作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依托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技术,培育丹东法治文化品牌,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宣传崇法向善的榜样事迹,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六、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通过培养“法律明白人”、建设“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等举措,加强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和依法治企、依法治校、依法治网,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实时普法,加强公众参与立法、庭审直播、生效法律文书上网、典型案例发布等工作,推进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公证人员等以案普法、以案释法,使典型案事件依法处理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开展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应急状态下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和载体阵地,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宣传教育相结合,提高普法产品供给质量,把普法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七、注重工作实效,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加强社会普法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普法经费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公益普法。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普法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加强检查结果的运用。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视察、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及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本决议有效实施。